•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 列表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共有 99 個詞條內容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指通過靜脈注入對比劑后,在循環血液中及靶血管內對比劑濃度達到最高峰的時間內,進行SCT掃描,經計算機最終重建成靶血管數字化的立體影像。常用于以下目的:1.腦動脈MSCTACTA用于腦動脈檢查時的優勢在于...[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是指利用特定的磁共振技術來顯示血管和血流信號的一種檢查方法,其原理是MRA顯示血管呈兩種表現。一種是血管為低信號,利用流空效應原理;另一種是血管為高信號,利用流入性增強原理。常...[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主要參考文獻

        [1]MooreKL,PersaudTVN.TheDevelopingHuman.8thed.SaundersElsevier,2008[2]SadlerTW.Longman’sMedicalEmbryology.7thed.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4[3]LarsenWJ.人類胚胎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鄒仲之,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志(圖2-2)1.舌骨(hyoidbone)位于頦隆突的下后方,適對第3、4頸椎椎間盤平面;舌骨體兩側可捫及舌骨大角,是尋找舌動脈的標志。2.甲狀軟骨(thyroidcartilage)位于舌骨下方,上緣平對第4頸椎上緣,即頸總動脈分叉處;前正中線上的突起...[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境界與分區

        (一)境界上界以下頜骨下緣、下頜角、乳突尖、上項線和枕外隆凸的連線與頭部為界;下界以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上緣和肩峰至第7頸椎棘突的連線與胸部和上肢為界。(二)分區頸部可分為固有頸部和項部(圖2-5)。1.固有頸...[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頸部層次結構

        (一)淺層結構1.皮膚頸部的皮膚較薄,活動性較大,橫紋明顯,手術時,宜作橫切口,以利愈合和美觀。2.淺筋膜頸部的淺筋膜一般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頸前部和頸外側部淺筋膜內含有頸闊肌。淺筋膜內還有淺靜脈、淺淋巴結和皮神經,均位...[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頸部血管的重要局部解剖

        (一)頸動脈三角頸動脈三角(carotidtriangle)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鎖乳突肌前緣構成。三角內主要內容是頸動脈鞘(鞘內主要結構是頸內靜脈及其屬支、頸總動脈及其分支、迷走神經及其分支),動脈鞘淺層有舌下神經降支下...[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臨床應用解剖

        頸動脈竇為頸內動脈起始部的梭形膨大部分,有舌咽神經的竇神經分布于竇壁內,其特殊的感覺末梢是壓力感受器(圖2-16)。圖2-16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A.示意圖;B.頸動脈影像(箭頭示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是一個棕紅色稍扁的橢圓形小體...[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手術解剖要點

        手術切除是治療頸動脈體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圖2-17)。對于50歲以下的患者應爭取早期手術。瘤體逐漸增大可壓迫鄰近臟器,還能使血管受到侵犯變脆,增加手術難度,而且其有惡變可能。手術應根據腫瘤大小、與頸動脈的關系選擇不同...[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臨床應用解剖

        (一)頸動脈壁解剖結構大動脈的管壁中有多層彈性膜和大量彈性纖維,平滑肌則較少,故又稱彈性動脈。大動脈管壁結構特點如下(見圖1-14)。圖1-14主動脈的結構A.組織切片(HE×33)(成令忠,現代組織學);B.血供示意圖1.內膜有較厚的內皮下層...[繼續閱讀]

    鐘世鎮臨床解剖學--血管外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