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導內容1.疾病知識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及原發病的基本知識進行宣教,包括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誘發因素、簡要的治療方案、護理措施、應急情況的處理等,使患者對疾病有進一步的了解,正確、客觀地對待疾病,正視危險因...[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 指導內容1.疾病知識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及原發病的基本知識進行宣教,包括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誘發因素、簡要的治療方案、護理措施、應急情況的處理等,使患者對疾病有進一步的了解,正確、客觀地對待疾病,正視危險因...[繼續閱讀]
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現為急性肺水腫?;颊弑憩F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常達30~40 次/分,吸氣時肋間隙和鎖骨上窩內陷,同時頻繁咳嗽,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狀痰?;颊叱H∽?兩腿下垂,極度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皮膚濕冷、面色...[繼續閱讀]
急性左心衰竭是危重急癥,應積極而迅速地搶救。1.嗎啡。是治療急性肺水腫極為有效的藥物。嗎啡可減弱中樞交感沖動,使外周靜脈和小動脈擴張而減輕心臟負荷。其鎮靜作用又可減輕患者躁動所帶來的額外心臟負擔。5~10mg 靜脈緩...[繼續閱讀]
1. 病史評估。評估急性發作的誘因,了解患者的既往健康狀況;評估有無引起心力衰竭的基礎疾病,如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病。2.身體評估。評估有無急性肺水腫的體征;了解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頻繁咳嗽,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狀痰是否為...[繼續閱讀]
1.氣體交換受損:與急性肺水腫有關。2.恐懼:與突發病情加重而擔心疾病預后有關。3.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無力有關。4.潛在并發癥:心源性休克。...[繼續閱讀]
1.患者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減輕。2.患者焦慮/恐懼程度減輕,配合治療及護理。3.患者呼吸道通暢,呼吸道分泌物減少并能咳出。4.患者得到及時治療與處理,血流動力學穩定。...[繼續閱讀]
1.心理護理。急性心力衰竭時患者往往會產生瀕死感,有些患者會因此失去信心,拒絕與醫護人員合作。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技術嫻熟,從容鎮定,積極給予患者安慰、鼓勵,增強信任感。允許并傾聽患者表達對死亡的恐懼,勸說家屬保持...[繼續閱讀]
1.合理休息。休息可減輕心臟負擔,使機體耗氧減少、水腫減退。2.注意防寒保暖。氣候轉冷時注意加強室內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心力衰竭。3.采取低鹽(鈉) 飲食。因為鹽會讓水分在體內潴留,引起水腫,從而導致心臟負擔加重。...[繼續閱讀]
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包括沖動形成異常和(或) 沖動傳導異常。1.沖動形成異常。(1) 異常自律性:竇房結、結間束、冠狀竇口附近、房室結的遠端和希氏束-普肯耶系統等處的心肌細胞均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經系統興奮性改變或其內在病...[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