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臨床心電圖學及 > 列表
    臨床心電圖學及 共有 551 個詞條內容

    (一) 雙極側面導聯(ARRIGHI側面三角)

        如圖4-5,探察極A.左下頜近頦部;       B.左肩胛間區與第7胸椎棘突平行;       C.臍至恥骨連線中點之左3-4cm。雙極側面導聯Ⅰs=A與B的電位差;     ?、騭=A與C的電位差;     ?、髎=B與C的電位差。雙極側...[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二) 單極側導聯——食管導聯(E)及食管心房調搏

        乃用一食管導聯線,頂端帶一半球形的銀或銅(或合金)制電極,自鼻孔或口腔插入食管以至胃部,末端與一單極胸導聯電極連接。根據食管電極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分別描記圖形。一般先送至60cm處做一次描記;以后按導聯線上的刻度,每退...[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一) 額面上各肢導聯間的關系

        1.Ⅰ=VL-VRⅡ=VF-VRⅢ=VF-VL2.Ⅱ=Ⅰ+Ⅲ3.VR+VL+VF=0(aVR+aVL+aVF=0)證(即右臂與中心電端的電位差,此時中心電端的電位為VL與VF兩處電位的平均值,因VR+VL+VF=0即VL+VF=-VR代入上式故圖4-7額面上的六軸系統6.Ⅰ類似aVL;Ⅱ、Ⅲ類似aVF。7.額面上各肢導聯間...[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二) 橫面上各胸導聯間的關系

        胸導聯V1~V6雖均在橫面上,但并非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如V1、V2在第4肋間,V4~V6在第5肋間,且距離心臟的遠近也不相同。一般認為V1與V5或V2與V6之間略呈90°的關系,也是不夠準確的(圖4-10)。V1、V2反映右心室外面的電壓,V5、V6反映左心室外...[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三) 額面與橫面導聯間的關系

        肢導聯與胸導聯的關系為額面與橫面間的關系,即互相垂直呈90°的關系。但V6、V5的向量略近于Ⅰ及aVL,因此Ⅰ、aVL類似V6、V5(圖4-12)。圖4-11校正的胸導聯坐標軸位置圖(仿HelmRA.AmHeartJ,1955,49:135及ZuckermannR.GrundrissundAtlasderEKG.3Aufl.Leipzig,1...[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四) 額面、橫面及側面導聯間的關系

        用肢導聯Ⅰ及aVF作橫軸及縱軸可構成額面,亦可用V6及E50構成額面[圖4-13(a)、(b)]。用胸導聯V1及V5(或V2及V6)作前后軸及橫軸可構成橫面,亦可用V1或E25及Ⅰ構成橫面[圖4-13(C)]。用食管導聯E25及E50作前后軸及縱軸可構成側面,亦可用V1(V2)及...[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總結

        1.臨床上常規采用的12個導聯是:Ⅰ反映左、右臂的電位差;Ⅱ反映左腿及右臂的電位差;Ⅲ反映左腿及左臂的電位差;aVR反映心室腔內的電壓改變;aVL反映心臟左外側壁的電壓改變;aVF反映心臟下壁的電壓改變;V1、V2反映右心室外壁的電壓...[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一、P波

        P波是激動在心房中傳布后引起的心房興奮波,為左、右心房除極的混合波。右心房激動約早于左心房0.03s,因此P波可為尖頂、圓頂、平頂,或有小的切凹(切凹的前后兩峰距離不超過0.03s)。心房的復極波(Ta)較小,而且一部分埋沒在QRS波內...[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二、P-R間期及P-R段

        P-R間期為房室傳導的時間,即自P波的開始部至R波(或Q波)開始部的時間,即自心房開始激動,經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到達心室,至心室開始激動所經過的時間,一般為0.12~0.20s,平均為0.16s。在相同的條件下可有0.005s的差異。P-R間期變化...[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一) QRS波的形成與波型的命名

        心室的除極形成QRS波,激動在心室內傳布的情形,是按照除極先后次序的不同而形成的。以橫面上瞬間除極向量的次序為例,以示意圖5-4說明QRS波的形成如下。激動自心房傳至心室,首先是間隔左側興奮[圖5-4(1)]。繼之,興奮波向間隔的右...[繼續閱讀]

    臨床心電圖學及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