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心電圖基礎理論 > 列表
    心電圖基礎理論 共有 115 個詞條內容

    第六節 J點

        J點指QRS波群結束與ST段開始處的結合點,測量ST段移位時,參比點是Q波的起點,測量是先J點后80ms算起。...[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七節 ST段

        心室除極結束至心室開始復極的一段線段,稱為ST段。正常人ST段位于基線上。胸壁導聯可有輕度抬高,特別是QRS波振幅較大者,ST段抬高更明顯。一般上斜型抬高不超過0.20mV。ST段可有輕度下降,但不應超過0.10mV。ST段移位見于心肌缺血、...[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八節 Q-T間期

        QRS波群起點至T波終點的一段時間,稱為Q-T間期。包括了心室開始除極到心室復極結束的全過程,因為QRS波群占時間較短,而心室復極占據大部分時間,不少學者把Q-T間期當作心室復極的代名詞。臨床上凡是能影響心室復極的因素,都可使...[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九節 U波

        U波緊隨T波之后,在下一次心動周期的P波之前。U波方向與T波一致。一般在V3導聯最明顯。U波機制至今仍未完全闡明。主要學說有:①U波代表心肌激動的“激后電位”;②U波為浦肯野纖維的復極波;③部分心室肌復極化延遲的結果。臨床...[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一節 概述

        機體通過心血管系統將營養物質、氧及激素等輸送至器官和組織,并收集它們的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送至排泄器官,以保證器官和組織進行不斷的新陳代謝,維持人體的生命。心血管系統是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由心臟、動脈、毛細血管...[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二節 心臟的發生

        一、心臟外形發育演變胚胎發育第2周,形成左右兩條并列的原始心管,是心臟的原基。胚胎進一步發育出現兩個縮窄環,將心管自頭至尾依次分為動脈球、心室及心房三個部分。進一步發育過程中的心臟外形變化很復雜。從其尾端至頭...[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三節 胸部體表標志與標志線

        一、體表標志胸部由胸壁、胸腔及其內容結構組成,胸壁和膈圍成胸腔,心臟位于胸腔內,胸膜腔的完整性不容破壞,否則將形成氣胸而影響呼吸運動,甚至危及生命。胸部表面可以看到或摸到骨性標志,利用這些標志,確定心臟表面位置...[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四節 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內,兩肺之間,膈肌之上的中縱隔內(圖3-4)。后面與第5~8胸椎體相對,直立時位置下移至第6~9胸椎體相鄰處。前面與胸骨體及第3~6肋軟骨相對,整個心臟的1/3位于前正中線的右側,2/3在前正中線的左側。心臟的前面隔著心...[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五節 心臟的體表投影

        一、心外形的投影1.心尖位于左側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的內側,距前中正線9cm處。2.心左緣自心尖斜向內上方,至左側第2肋軟骨的下緣,距胸骨左緣1.2cm處。3.心右緣自右第3肋骨上緣、距胸骨右緣1.2cm處,向下至第6肋軟骨,這條線略向右側...[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第六節 心臟的外形

        心臟的外形類似前后略扁的圓錐體,心底部向右后上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臟的前面部分主要由壓力較低的右心房和右心室占據,而壓力較高的左心室和左心房則主要位于后部,從心尖部連向主動脈根部的心臟長軸是指其向上后方與...[繼續閱讀]

    心電圖基礎理論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