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眼觀察 腫瘤常發生于主支氣管、肺葉或肺段支氣管內息肉樣結節,大小范圍數毫米至6cm,平均大小約為2.2cm。腫瘤為柔軟的、息肉樣的和粉色到棕色,切面囊實性,可有出血壞死。高級別病變可侵犯周圍肺組織。2. 顯微鏡檢查 MEC以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 肉眼觀察 腫瘤常發生于主支氣管、肺葉或肺段支氣管內息肉樣結節,大小范圍數毫米至6cm,平均大小約為2.2cm。腫瘤為柔軟的、息肉樣的和粉色到棕色,切面囊實性,可有出血壞死。高級別病變可侵犯周圍肺組織。2. 顯微鏡檢查 MEC以表...[繼續閱讀]
MEC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特征,多與腫瘤的大小、位置及對支氣管管腔的阻塞程度有關。胸部X線片及胸部CT提示為阻塞性肺炎、肺不張等征象。術前診斷存在挑戰。病理診斷也極易與黏液腺癌、多形性腺瘤、腺樣囊性癌等相混淆,應注意鑒...[繼續閱讀]
1. 臨床診斷思路 黏液表皮樣癌在胸部X線片上可表現為氣管內或支氣管內腫塊,或肺內孤立結節或腫塊,伴或不伴阻塞性肺炎和(或)肺不張。研究表明,該病75%發生于段、葉支氣管,15%發生于肺野周圍,右側略多于左側,以段支氣管發生率最...[繼續閱讀]
[1] 張驊,徐鵬.支氣管黏液表皮樣癌1例報告[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3):483-484.[2] 彭遼河,丁久榮,胡曉燕,等.氣管、支氣管黏液表皮樣癌的18F-FIGPET/CT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1):27-30.[3] Takafumi Nakano,Hidetaka Yamamoto,Kazuki Hashimoto,et a...[繼續閱讀]
氣管腺樣囊性癌(trachea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起源于氣管黏膜下漿黏液腺體,是氣管最常見的涎腺源性腫瘤。因TACC生長緩慢,從出現癥狀到引起患者注意而就診的時間通常較長。TACC是一種低度惡性的腫瘤,是肺罕見腫瘤之一。好發年齡...[繼續閱讀]
1. 肉眼觀察 腫瘤大小1~4cm,平均大小2cm。管壁浸潤型腫瘤在黏膜下浸潤性生長,形成彌漫浸潤的斑塊,可見黏膜彌漫性增厚。腔內孤立性結節,腫瘤形成灰白或棕色息肉樣腫塊,大多基底較寬,有粗大的蒂與管壁相連。腫瘤均周界不清。...[繼續閱讀]
TACC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特征,多與腫瘤的大小、位置及對支氣管管腔的阻塞程度有關。胸部X線片及胸部CT提示為阻塞性肺炎、肺不張等征象。術前診斷存在挑戰。病理診斷也極易與基底細胞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黏液表皮樣癌等相混...[繼續閱讀]
1. 臨床診斷思路 TACC多見于腮腺,約占頭頸部涎腺源性腫瘤的10%。肺原發性TACC非常罕見。腫瘤呈浸潤性生長且易早期侵犯神經,長期預后不佳。TACC的臨床表現與病灶發生部位、生長方式、腫塊大小密切相關。TACC絕大部分發生于葉以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