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引起的腦實質內出現的血腫,占顱內血腫5%,出血來源于腦挫裂傷病灶內的小血管。診斷要點1.病史 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2.傷后有昏迷史 多為持續性昏迷。3.神經定位體征 大腦半球內的血腫可出現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外傷引起的腦實質內出現的血腫,占顱內血腫5%,出血來源于腦挫裂傷病灶內的小血管。診斷要點1.病史 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2.傷后有昏迷史 多為持續性昏迷。3.神經定位體征 大腦半球內的血腫可出現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繼續閱讀]
腦動靜脈畸形是腦血管畸形的一種。腦血管畸形是指腦血管發育障礙引起的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對正常腦血流產生影響。腦血管畸形可分為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靜脈畸形、毛細血管擴張癥和血管曲張等五類。在腦...[繼續閱讀]
診斷要點1.前組腦神經損傷表現。2.下丘腦和垂體損害表現。3.高顱壓癥狀(病灶較大時)。4.自發性出血。5.癲癇。6.DSA顯示病理血管團,無明顯導入動脈和引流靜脈。治療程序參照“一、腦動靜脈畸形”。手術方法的選擇:手術切除畸形...[繼續閱讀]
因腦動脈硬化、先天性畸形、外傷、炎癥、腫瘤等引起的腦血管狹窄或閉塞,占卒中的75%~90%。缺血性腦血管病分為:①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由于腦血流量下降或微小栓子栓塞了腦動脈所致,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24h內癥狀完全消失...[繼續閱讀]
診斷要點1.臨床診斷(1)明確的高血壓病史。(2)突發性意識障礙,語言功能、肢體功能障礙。(3)CT明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2.臨床分級(1)腦出血后意識狀態分級:Ⅰ級:清醒或嗜睡,伴不同程度偏癱或失語。Ⅱ級:嗜睡或朦朧。Ⅲ級:淺昏迷,偏...[繼續閱讀]
多種原因使血液進入顱內或椎管內的蛛網膜下腔(隙)引起的綜合征。常見于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煙霧病和腫瘤等的出血。動脈瘤引起的SAH[蛛網膜下腔(隙)出血]占52%。診斷要點1.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抽搐...[繼續閱讀]
顱內動脈瘤是由于局部血管異常改變產生的腦血管瘤樣突起。診斷要點1.臨床診斷(1) 顱內出血:多見于情緒波動情況時,瘤體直徑小于4mm者易出血,出血的方式有單純SAH(85%)和顱內血腫(15%)。(2) 局灶體征:出現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腦區...[繼續閱讀]
膠質細胞瘤亦稱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于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為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于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診斷要點1.臨床表現(1)一般癥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