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消化內鏡手術 > 列表
    消化內鏡手術 共有 192 個詞條內容

    1.3.1 方法

        ①觀察病灶:仔細觀察病灶,確定其范圍,特別是觀察蠕動波通過時(圖1.64)的情況。蠕動波可以通過病灶時,說明該病灶位于粘膜下層以上。否則位于肌層以下。②基底注藥:確定病灶范圍后,于其基底部刺入注射針,局部注入1:10000腎上腺素...[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1.3.2 技術要點

        ①穿刺點及深度:穿刺點應選擇在病灶旁邊2~3mm處進針,刺入4~5mm后即達到病灶下面。刺入的角度應在30°~45°左右,以達到粘膜下層為準。②注入藥量:注入藥物量應以病灶及周圍3~5mm內的粘膜層均隆起為宜。即表明病灶處粘膜層已...[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1.3.4 并發癥

        粘膜切除術是一項新的內鏡治療技術,只要掌握得當,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極低。據111例操作統計,出血1例,無穿孔發生。因此本法是安全可靠的。出血:出血并發癥多發生于潰瘍或平坦病變的套切過程中或術后。出血原因多為套切過深...[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1.3.5 不完全切除及處理

        ①造成不完全切除的主要原因有:未能準確地切除對于隆起或潰瘍型病變,外套管吸引套切較為容易確定是否切除完全。而平坦型病變較易遺留;病變范圍>2cm者,一次套切不完全,再次套切也易遺留;操作困難的部位,如胃小彎、后壁側、胃...[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1.4 細胞刷檢及消化液的收集

        除上述各種活檢方式可取到所要求的組織標本外,還可使用細胞刷采集到消化道組織的細胞,進行涂片、病理學檢查(詳見有關章節)。消化液的采集,如胃液,可用吸引管抽取。胰液、膽汁的采集可在十二指腸鏡進行造影時采集,進行脫落...[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2.1.1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潰瘍(約占50%~75%)、粘膜糜爛出血、腫瘤、息肉等為常見,少見的有憩室、血管發育異常、粘膜撕裂等等。一組486例首次平均嘔血或黑便量≥400ml(300~800ml)者中,其出血原因詳見表2.1。其中A組病例為1986~1991年者...[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2.1.2 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內鏡下表現

        內鏡下將潰瘍出血的表現按Forrest分級:Ⅰa級為動脈噴射性出血(Spurting圖2.1、圖2.2);Ⅰb級為滲血(Oozing圖2.3);Ⅱa級為沒有出血的血管顯露(Non-bleedingvisibleves-sel圖2.4);Ⅱb級為血凝塊(Adherentclot圖2.5)和Ⅲ級為有潰瘍而無出血征(Lesionwith-outs...[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2.1.3 術前準備

        2.1.3.1儀器準備①內鏡:通常以大孔道內鏡(3.7mm)為宜,至少使用直徑為2.8mm活檢孔道內鏡(如GIF-XQ型),尤以電子胃鏡或OTV內鏡為宜。圖2.4球部潰瘍底部可見血管外露,三天前曾出血。為ForrestⅡa級圖2.5胃竇潰瘍出血24小時后,胃鏡見潰瘍底部...[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2.1.4 噴灑藥物止血術

        鏡下選用的噴灑止血藥物較多,常用的有5%~10%孟氏液(30~50ml)止血(圖2.8、圖2.9、圖2.10)、凝血酶、800mg/ml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等,對各種滲血的止血效果較好。對于因動脈破裂而出血的則效果不佳。孟氏液的濃度應為5%~10%,高濃度易引...[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2.1.5 注射藥物止血術

        ①觀察出血灶:仔細觀察出血灶,特別是潰瘍底部的動脈破裂出血,常因出血量大、兇猛(圖2.13)而看不清具體的出血灶。故應仔細觀察,如果出血較多,可用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液噴灑局部以便觀察。②注射止血:將1:10000腎上腺素液分點注...[繼續閱讀]

    消化內鏡手術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