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 列表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共有 109 個詞條內容

    第三節 乳癆

        乳癆是發生在乳房部的慢性特異性化膿性疾病。本病臨床少見,國外統計其發病率約占全部乳房疾病的1%左右,國內統計約占2.7%~4.7%??梢园l生于任何年齡女性,尤多見于20~40歲婦女,往往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發病,男性病人甚少。既往常...[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四節 乳發

        乳發是發生在乳房部容易引起肌膚腐爛壞死的化膿性疾病。臨床較少見。多發于哺乳期婦女或平時不注意衛生的婦女。其特點為病變范圍較乳癰大,局部焮紅漫腫疼痛,迅速壞死潰爛,來勢兇險,嚴重時可致熱毒內攻?!驹戳鳌勘静∽钤?..[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五節 粉刺性乳癰

        在歷代中醫文獻中,至今未查閱到有與本病相類似的病證的記載。1958年顧伯華老中醫在國內首先將本病形成瘺管時命名為“慢性復發性伴有乳頭內縮的乳暈部瘺管”,采用中醫掛線療法、切開療法和外用藥治療,取得滿意療效。至80年...[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六節 乳漏

        乳漏是指發生于乳房部或乳暈部的慢性炎性管道。以瘡口有膿液或乳汁流出,久漏不收口為臨床特點。往往繼發于乳房或乳暈部的疾病如乳癰、乳發、乳疽、乳癆及粉刺性乳癰?!驹戳鳌繉Ρ静〉挠涊d,最早見于隋《諸病源候論》;“...[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七節 乳癖

        乳癖是中青年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居全部乳房疾病之首位。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和乳房結塊,并多隨月經周期或情志改變而變化?!驹戳鳌勘静僦嗅t“乳癖”、“乳中結核”范疇。乳癖之名首見于華佗《中藏經》。隋《...[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八節 乳疬

        乳疬是指在乳暈部一側或兩側出現疼痛性結塊的疾病。好發于青春發育期前女性(10歲以前)、青春發育期男性(13~17歲),中老年男性(50~70歲)也可發生?!驹戳鳌咳轲咧∈家娪谒巍动彲兘涷炄珪?“奶疬,是十五六歲女子,經脈將行...[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九節 乳核

        乳核好發于20~25歲女青年,其臨床特點為多見一側乳房單發腫塊,形如丸卵,邊界清楚,表面光滑,質地堅實,活動度大,多無疼痛?!驹戳鳌繗v代文獻將本病歸屬“乳癖”、“乳痞”、“乳中結核”的范疇。隋《諸病源候論》謂:“癖者,癖...[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十節 乳衄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女性,以40~50歲為多見,偶見于男性。多見于單側乳房發病,雙側發病者較少。臨床主要表現單個或多個乳孔溢出血性或其他性狀的液體,部分病例可觸及腫塊?!驹戳鳌勘静僦嗅t“乳衄”范疇。歷代文獻中記...[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十一節 乳溢

        乳溢即乳頭溢液。從廣義上講,包括了所有伴有乳頭溢液的乳房疾病;從狹義上講,主要指乳頭流出乳汁的疾病。乳溢只是一種癥狀,可見于多種疾病?!驹戳鳌吭跉v代文獻中記載了“乳泣”、“乳涌”、“漏乳”、“乳汁自涌”、“產...[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第十二節 乳少

        乳少指產后乳汁甚少或全無,又稱產后缺乳。多發生在產后數天至半個月內,也可發生在整個哺乳期?!驹戳鳌繗v代醫家對本病的認識較為深刻和全面。早在隋《諸病源候論》中就有“產后無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經血不足可...[繼續閱讀]

    中國傳統臨床醫學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