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病變常侵犯關節、腎臟等組織,發病年齡多在40以上,患病率隨年齡而增加,男女之比為50∶1,多數女性病人在絕經后發作,常在春、秋季節發病。由于先天性代謝異常...[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病變常侵犯關節、腎臟等組織,發病年齡多在40以上,患病率隨年齡而增加,男女之比為50∶1,多數女性病人在絕經后發作,常在春、秋季節發病。由于先天性代謝異常...[繼續閱讀]
又名關節病型銀屑病、關節炎型銀屑病,銀屑病性關節炎(psoriaticarthritis,PA)指發生于銀屑病患者的一種血清陰性、炎癥性關節炎,其主要特征是累及遠端指間關節;部分患者可有骶髂關節炎和/或脊柱炎,并具備PA的一種或多種臨床表現。...[繼續閱讀]
又叫炎性腸病關節炎、克隆病性關節炎,是指原因不明的炎性腸病,即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病引起的關節炎。除有胃腸道癥狀外,還有關節炎、皮膚黏膜病變及炎癥性眼病等表現。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為多,發病率為炎性腸病患...[繼續閱讀]
一、概述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各處關節,呈多發性和對稱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由此引起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破壞,最后導致關節強直畸形。約13%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以足...[繼續閱讀]
所謂踝管綜合征是指脛后神經在踝管內受到壓迫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癥狀;由于脛神經在踝管內分為足底內側神經、足底外側神經和跟內側支,所以臨床上就把脛神經在內踝后方卡壓引起的表現稱為近側踝管綜合征,脛神經分支的卡壓引...[繼續閱讀]
跗骨竇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疾病,由跗骨竇內和/或其附近結構的病變或損傷而引起的跗骨竇區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癥狀,稱為跗骨竇綜合征。1958年,O’conner首先描述了“跗骨竇綜合征”的疾病,本病表現為踝關節扭傷接受非手術...[繼續閱讀]
腓深神經在伸肌支持帶下受到卡壓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癥狀,稱之為前跗管綜合征。Kopell和Thompson等在1963年首先描述腓深神經受卡壓的表現。1968年Marinacci命名并建立電診法協助診斷。一、解剖概要腓深神經是腓總神經的主要分支,腓總...[繼續閱讀]
一、解剖特點距骨后側突,可分為外側結節和內側結節,兩結節之間有一骨纖維溝,有屈長肌腱通過。距骨后側突的后方于8~11歲時出現一個獨立的骨化中心,此骨化中心以后若與外側突融合則稱為三角突,若發育成為獨立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