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 列表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共有 270 個詞條內容

    三、西羅莫司血藥濃度監測及臨床意義

        西羅莫司(sirolimus,SRL),又名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RPM),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FK506的結構相似。起初RPM作為低毒性的抗真菌藥物進行研究,后來發現其具有強效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夠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因此,在1989年開始把RPM作為治療器...[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夏穗生.臨床移植醫學.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46~653.2.黃春新,周廣耀.腎移植術后中、后期CsA血藥濃度監測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1):64~65.3.梁茂植,黃英,余勤,等.HPLC監測腎移植術后患者全血中CsA的濃度.華西藥學雜志,2...[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一、 HLA抗體表位的研究方法

        HLA表位的分析源自HLA的血清學分型,當時發現HLA抗原的交叉反應相當普遍,并歸納出HLA的交叉反應組(CREG)。隨著HLA抗原氨基酸殘基序列和三維結構的闡明,發現CREG是由于不同抗原的公共氨基酸殘基所決定的,公共殘基亦稱為公共表位(p...[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二、公共表位和私有表位及其抗體的分析

        盡管各個HLA抗原的氨基酸殘基序列都已確定,但是絕大多數HLA抗原的私有表位并不清楚,僅有少數幾個抗原具有明顯的私有表位,如A2:74H,A3:161D,A30:114-116EQH,B8:9D,B16:145L。HLA-A和HLA-B位點的公共表位已基本清楚。HLA抗體也相應的分為私有表...[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三、高免疫原性表位的確定與氨基酸殘基配型

        Duquesnoy認為高免疫原性殘基均位于HLA-Ⅰ類分子α1區和α2區的α-螺旋和α-片層的連接環,是所謂的“抗體可及”殘基(antibodyaccessibleresidues),而α1區和α2區的α-片層殘基為“非抗體所及”殘基(non-accessibleresidues)(圖6-1)。因而其設計的主要...[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四、抗體表位分析與HLA抗原-抗體作用機制的闡明

        一個公共表位的單克隆抗體并不是與所有含該公共表位的抗原都有陽性反應,單獨的公共表位并不能解釋單克隆抗體的反應模式。由于IgG的Fab片段具有6個CDR,因而推測一個完整的抗原表位除了決定特異性的殘基外,還需要輔助性殘基...[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五、抗體表位分析所存在的問題

        HLA-A,B抗原的高免疫原性殘基已基本明確,但究竟采用哪些殘基作HLA配型以及氨基酸殘基配型的效果仍有爭議。HLA-DR的免疫原性殘基仍不明確。致敏受者的抗體表位分析對了解受者的致敏程度和致敏范圍有指導意義,能夠用于指導HLA配...[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袁小鵬,焦偉華,姜松,等.腎移植受者抗體表位分析(附63例報告).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2,11(4):319~322.2.袁小鵬,高偉,葉啟發,等.高敏腎移植受者HLA-Ⅰ類抗體表位分析.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4,25(5):302~304.3.AdornoD,CanossiA,PiazzaA,etal.Th...[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一、細胞因子分子水平的檢測

        移植物進入機體后,移植物HLA抗原接觸并致敏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免疫細胞通過釋放TNF、IL-2、IL-4、IL-6和IFN-γ等多種細胞因子識別移植物細胞,引起免疫排斥反應。這些細胞因子常常在排斥反應的早期被釋放至外周血和尿中,因此,通過...[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二、細胞因子基因水平的檢測

        由于體液細胞因子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等因素影響,不宜單獨作為判斷排斥的依據,而局部直接測定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變化,可證實和彌補不足。近年來,有學者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移植物局部細胞因子的基因變化進行測定。他們...[繼續閱讀]

    腎移植理論與實踐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