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源頭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干流流經青、藏、川、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0個省、市、自治區,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支流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源頭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干流流經青、藏、川、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0個省、市、自治區,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支流還...[繼續閱讀]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后,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里,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當曲口至青海...[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指長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圍,亦即集水面積,通稱流域面積,為18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8%。包括15個省(青海、云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福建)2個自治區...[繼續閱讀]
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的絕大部分被海水所淹沒。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西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據,西藏、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四川盆地和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處于中國兩大主要構造單元——華南陸臺的北半部與華北陸臺的南部邊緣(具有一定的活動性),因而是半穩定性的。既表現在各期的構造運動與褶皺上,也表現在大區酸性巖漿活動與局部地區的巨厚沉積上。向西延伸至西北部...[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內規模巨大的經向構造帶有二:一為滇西帶,北起四川省甘孜的巴塘,南經云南省維西、中甸至騰沖、保山一帶,南北長達900余公里,由一系列復雜的褶皺帶及其伴生的巨大壓性斷裂和沿斷裂構造展布的巖漿巖巖體、混合巖化巖帶...[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處于中國中部,橫貫東西,地跨中國地貌的三大階梯,面積180萬平方公里,高度從江源的約6000米降至吳淞口海平面。流域內面積廣大,地貌類型復雜,地面高差懸殊,包括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與平原等各種...[繼續閱讀]
流域周邊多山地圍繞,西有芒康山,北有昆侖山、巴顏喀拉山、秦嶺與大別山,南有五嶺、武夷山與天目山。在180萬平方公里流域內,有山地、丘陵、高原和平原等眾多的地貌類型,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4.7%,平原占11.3%,湖泊等水體占4%。流域...[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