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稱佤族是中國云南省獨有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臨滄市的滄源、耿馬、雙江、永德、鎮康和普洱市的西盟、瀾滄、孟連等縣。其中,滄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集居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在歷史上佤族內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族稱佤族是中國云南省獨有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臨滄市的滄源、耿馬、雙江、永德、鎮康和普洱市的西盟、瀾滄、孟連等縣。其中,滄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集居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在歷史上佤族內部...[繼續閱讀]
一、先秦至唐以前的佤族許多學者根據漢文有關典籍的記載,傾向于佤族源于先秦時期云南境內的“濮人”。直到春秋戰國時代,今滇東、滇中和滇南的部分地區仍有濮人分布。據《山海經》《竹書紀年》等典籍記載,先秦、秦漢時期...[繼續閱讀]
佤族聚居地區為東經99°~100°,北緯22°~24°,主要分布在瀾滄江、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的延伸地帶,這些地區山巒重疊,平壩極少,也稱阿佤山區。佤族主要聚居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境內,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繼續閱讀]
佤族有自己的語言,佤語為佤族所使用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內部分巴饒克方言、阿佤方言、佤方言。巴饒克方言有巖帥和班洪兩個土語;阿佤方言有馬散、阿佤來、大芒糯和細允四個土語;佤方言沒有土語差別。...[繼續閱讀]
一、自治縣的建立1.滄源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臨滄地區西南部,在東經98°52′~99°43′和北緯23°4′~23°30′之間。漢至三國、東晉時滄源被稱為哀牢縣地,屬永昌郡;南朝屬寧州;唐朝屬南詔銀生節度地;宋朝大理時屬...[繼續閱讀]
過去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產方式大致有:采集、漁獵、農業、畜牧業等,在佤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佤族不同程度地經歷了以上幾種生產方式,其中以農業為基本特征。佤族及其先民濮人屬農耕民,農耕文化是他們的主要文化特征。一、農業...[繼續閱讀]
一、食源由于受社會發展水平、經濟生活、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佤族人形成別具特色的飲食習俗。佤族的食品種類繁多,食源極廣。佤族的食物以農作物為主,以采集物、獵獲物為輔。主食主要以大米、玉米、小紅米、苦蕎...[繼續閱讀]
一、簡潔自然的佤族服飾佤族喜居大山叢林,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大山般豪邁的個性,反映在日常服飾上,注重的是服裝的樸實、自然、大方、耐用,很少刻意裝飾。在服飾的顏色上,佤族酷愛紅、黑兩色。據說紅色是天空的顏色,黑色又...[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