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是一本百讀不厭之書,也是一本百讀難解之書。之所以百讀不厭,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百讀難解。在學《傷寒論》的過程中,我有一個體會,就是要用“心”讀《傷寒》,不要用“嘴”讀《傷寒》。所謂用“心”讀《傷寒》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傷寒論》是一本百讀不厭之書,也是一本百讀難解之書。之所以百讀不厭,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百讀難解。在學《傷寒論》的過程中,我有一個體會,就是要用“心”讀《傷寒》,不要用“嘴”讀《傷寒》。所謂用“心”讀《傷寒》的...[繼續閱讀]
仲師《傷寒論》的寫作方法,實際上亦寓含了辯證思維方法,所以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仲師的寫作方式,尤其是寫作的思維特點、敘述習慣、語言環境等,才能品讀出《傷寒論》的精髓,體會出原文的本意。其中仲師運用的相對性辯證思...[繼續閱讀]
對于《傷寒論》乃至六經辨證的起源有歧義,日本漢方醫家割裂《傷寒論》與《內經》的關系,進而否定六經辨證起源于《內經》,近年來國內有的醫者熱衷追隨日本人的觀點,只承認《傷寒論》源于《湯液經》(《伊尹湯液經》)和《本...[繼續閱讀]
(一)太陽的涵義太陽,即陽氣最多之意,故太陽又稱之為三陽、巨陽。太陽經絡,分布于人體之陽部(背);太陽之氣,又與督脈并行于陽部,起著溫煦、護衛體表的作用,而人體之表至大至廣,因此所分布的陽氣最多。(二)太陽的功能太陽,包括...[繼續閱讀]
(一)定義太陽病是太陽所主膚表感受外邪,正邪交爭體表,營衛功能失調而發生的疾病。(二)病因病機外邪侵襲太陽膚表,直中太陽經絡,正邪交爭,營衛失調,經輸不利,從而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脈浮等反映太陽膚表、經絡、氣化方面...[繼續閱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釋義】此條舉一脈兩癥提示太陽病之提綱。太陽主持膚表,統領營衛。風寒襲表,營衛失和,則病發太陽。邪中肌表,衛陽抗邪,陽氣浮盛,故脈浮;邪中經輸,經氣不利,故頭痛項強;邪傷衛分,衛失溫煦...[繼續閱讀]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2)【釋義】此條承提綱證,以汗出與脈緩為重點,分述太陽中風證的臨床特征。風性疏泄,風邪襲衛,衛必失司,開多合少,故而汗出;風性疏泄,氣血弛張,故脈浮而緩;同為陽邪,而且善行,故即見發熱...[繼續閱讀]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4)【釋義】本條以脈為重心,談外感病邪傳變的問題。風寒邪氣傷人的初期,即所謂“傷寒一日”,必先中于肌表,其演變途徑有兩種:一是正勝邪衰,病愈于表,曰“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