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作者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宋金時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市)人。李杲幼年時,家境殷實,有“貲雄鄉里”之稱。后因母親患病,遍延諸醫,雜藥亂投,終至誤治身死,臨終不知何證,使其深感不明醫學而痛悔,遂立志學醫...[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脾胃論》作者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宋金時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市)人。李杲幼年時,家境殷實,有“貲雄鄉里”之稱。后因母親患病,遍延諸醫,雜藥亂投,終至誤治身死,臨終不知何證,使其深感不明醫學而痛悔,遂立志學醫...[繼續閱讀]
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八風之邪,中人之高者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謂水穀入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留於腸胃,飲食不節而病者也;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膚筋脈,必從足始者也?!秲冉洝氛f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論形氣兩虛,即...[繼續閱讀]
《五臟別論》雲:“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1]之所生也,其氣象天[2],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3],名曰傳化之腑[4],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薄八^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5]。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繼續閱讀]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迴圈無端。惟脾無正行,於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髒。四季者,辰戌醜未是也。人身形以應九野[1],左足主立春,醜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戊濕,其本氣平...[繼續閱讀]
柴胡一兩五錢(君) 炙甘草 黃芪(臣) 蒼術(泔浸[1],去黑皮切作片子,日曝乾,剉碎炒) 羌活已上各一兩 昇麻八錢 人參(臣) 黃芩已上各七錢 黃連(去鬚,酒製炒,為臣、為佐)五錢 石膏少許(長夏微用,過時,去之,從權)柴胡一兩五錢...[繼續閱讀]
黃芪二兩 人參(去蘆) 半夏(湯洗此一味,脈澀者宜用) 甘草(炙)已上各一兩 白芍藥 防風(以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 羌活 獨活已上各五錢 橘皮(不去穰)四錢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澤瀉(不淋勿用) 柴胡 白術已上各三錢...[繼續閱讀]
《至真要大論》雲:“有毒無毒,所治為主?!敝鞑≌邽榫?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一法力大者為君。凡藥之所用,皆以氣味為主,補瀉在味,隨時換氣[1]。氣薄者為陽中之陰,氣厚者為陽中之陽;味薄者為陰中之陽,味厚者為陰中之陰。辛...[繼續閱讀]
柴胡 昇麻 黃芪已上各一錢 羌活 防風 橘皮 人參 甘草已上各五分 槁本三分 青皮 白豆蔻仁 黃檗已上各二分柴胡 升麻 黃芪以上各一錢 羌活 防風 橘皮 人參 甘草以上各五分 藁本三分 青皮 白豆蔻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