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區的人類活動至少要從河套人說起。河套人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生活于黃河中游(陜北、內蒙西部、寧夏)一帶的晚期智人,距今3.5萬~5萬年。新近考古研究認為,河套人的生存年代遠至7萬~14萬年前(可能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榆林地區的人類活動至少要從河套人說起。河套人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生活于黃河中游(陜北、內蒙西部、寧夏)一帶的晚期智人,距今3.5萬~5萬年。新近考古研究認為,河套人的生存年代遠至7萬~14萬年前(可能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繼續閱讀]
這一階段包括自戰國到南北朝的歷史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初始階段和分裂融合階段。戰國時榆林為秦國上郡及魏、趙、林胡屬地;秦統一六國后分設三十六郡,榆林為上郡之一;漢朝仍置上郡,部分地域屬西河郡及北地郡;三國時期,為匈...[繼續閱讀]
從隋唐到宋元的近八個世紀,是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繁榮鼎盛,又走向融合、發展的階段。盛唐的醫藥文化成就,北宋的科學技術進步,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五代藩鎮紛爭、西夏遼金戰亂也先后斷續三四百年。這些都深刻地影響...[繼續閱讀]
從明朝開國至清朝末季(鴉片戰爭前后)近五百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統一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期。明初大將軍徐達平西、湯和靖北,設置綏德、延安二衛,統轄陜北地區;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遷延綏鎮治于榆林,設榆林衛,轄神木道、榆林道、...[繼續閱讀]
從鴉片戰爭到民國時期這一百多年,是我國災難深重、滄桑巨變的重要歷史時期。清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致使外國列強入侵,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國成立,終結了清朝統治,但之后軍閥割據、復辟與反復辟、國內戰爭;同仇...[繼續閱讀]
根據國共合作協議,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清澗、吳堡、綏德、米脂、葭縣、定邊、靖邊、神木、府谷九縣歸邊區政府管轄。1949年,榆林全境解放。新中國成立,歷史開啟了新的一頁。建國之初,曾分設榆林、綏德兩個專...[繼續閱讀]
這是郭瑞西先生遺存的醫論。原稿分兩部分:前一部分系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十一天內所寫的醫論片斷,為先生親筆手書或由其孫郭謙亨記錄;后一部分為先生的弟子楊蓁(子春)記錄、保存。所論似隨聽隨...[繼續閱讀]
四診之道,望舌色尤為重要。婦人下眼胞或垂或陷,面色暗淡無神,必有帶癥。審證之際,要防饑渴,若不留心及此,妄以虛證治之,即陷虛虛之戒也。脈者血氣之神、邪正之鑒也。有諸中必形諸外,故血氣盛者脈必盛,血氣衰者脈必衰,無病者...[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