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脊學的起源整脊是正骨的一個分支,正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已經有關于痹證的記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薄端貑?..[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整脊學的起源整脊是正骨的一個分支,正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已經有關于痹證的記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薄端貑?..[繼續閱讀]
一、疾病發生的內因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治病必求于本”的論述。這里所說的“本”是什么?本就是疾病的病因。治病必求于本,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治療疾病必須找到病因。到目前為止,在人們認為已經高度...[繼續閱讀]
一、病史的詢問病史的詢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全面性要注意詢問患者的各種不適,包括偶然或曾經出現過的癥狀。2.突出重點應掌握當前患者最主要的痛苦。3.發病規律應認真詢問是否有外傷、落枕、扭傷史,是否有發病誘因...[繼續閱讀]
一、整脊的安全保障1976年前后,在相繼認識到整復頸椎椎體錯位可治療偏頭痛、暈車、眩暈等,且效果十分滿意時,有專家曾提醒說:“手法整復頸椎錯位,有一定的危險性,輕則致癱,重則死亡,特別要注意脊髓的頸膨大部”。從解剖學上...[繼續閱讀]
人們接受了西醫解剖學的觀念,只是把脊柱作為身體的支架,但對脊髓的保護卻不重視,并且從來沒有過多地想過,脊柱會在如此大的程度上引起疾病和影響人體健康。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的30年中,人們相繼發現了用整脊能治療許多...[繼續閱讀]
中醫講究三分治七分養,對于整脊同樣十分適合。具體來說,治療是一個方面,是醫生應盡的本分,另一個方面就是患者自身的因素。為盡快好轉、康復,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不但治療上要配合,治療后也必須遵循醫囑,及時進行康復鍛煉...[繼續閱讀]
一、頸椎的解剖頸椎共7塊,在椎骨中體積最小,由7個活動的節段組成,其上以寰枕關節與頭顱相接,在椎骨中是活動度最大的椎體。頸椎的7個活動節段的構造功能并不完全相似,可分為上頸段的第1~2頸椎和下頸段的第3~7頸椎。頸椎為了支...[繼續閱讀]
一、病因與病機落枕是一種常見病,是由于睡眠時頭頸部姿勢不當或枕頭不合適,導致頸椎椎體錯位所致。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過硬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另外,亦有白天過度疲勞,睡眠姿勢不良,以及直接外傷造成落枕者。落枕...[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