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臨床解剖學 > 列表
    臨床解剖學 共有 299 個詞條內容

    圖1-31 腦室投影圖

        圖1—311.腦室包括側腦室、第三腦室及第四腦室。腦室來源于神經管的腔室,所有腦室內襯有室管膜,并充滿腦脊液。2.側腦室是一個C字型腔室,左右各一,可分為體部、前角(額角)、后角(枕角)、下角(顳角)幾部分。第三腦室位于兩個丘...[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2 島葉與胼胝體

        圖1—32...[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3 腦干

        圖1—331.腦干位于顱后窩,從下往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三部分組成。前上部為中腦,是較為狹窄的部分,向上與間腦相連,后下部為延髓,向下經枕骨大孔與脊髓相接,中腦與延髓之間為腦橋部分,借腦橋臂(小腦中腳)與小腦相連。12對腦神...[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4 腦神經核模式圖

        圖1—341.舌下神經核、迷走神經背核、疑核、三叉神經脊束核、孤束核、下橄欖核、薄束核和楔束核位于延髓。面神經核、外展神經核、耳蝸神經核、前庭神經核和三叉神經核(運動核與感覺核)位于橋腦。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位...[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5 小腦

        圖1—351.小腦占據顱后窩的大半部分,由兩側的小腦半球和中間的小腦蚓組成。在小腦的下方的兩側突出的部分為小腦扁桃體,其位置靠近枕骨大孔,在小腦中腳鄰近處可見絨球。2.小腦內部結構與大腦相同,也是由灰質形成的皮質及被皮...[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6 腦底面血管

        1.頸內動脈是頸總動脈的一個終支,穿過顱底的頸動脈管后,直接進入顱中窩。在鞍背下有頸內動脈的虹吸部,在大腦外側溝處分為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2.椎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是該動脈的第一分支),經第6~第1頸椎橫突孔向上行...[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7 腦內側面血管

        圖1—371.在臨床上,習慣于把腦的動脈分為兩個系統。即頸內動脈系和椎-基底動脈系,頸內動脈系是指頸內動脈主干及其分支;椎-基底動脈系是指椎動脈主干、基底動脈主干以及它們的分支。2.腦的血供極為豐富,左心室搏出的動脈血有...[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8 腦的淺靜脈

        圖1—381.腦部的靜脈管壁極薄、無肌層,且無瓣膜。由腦部發出后,進入蛛網膜下腔,出蛛網膜及硬腦膜后,匯入顱靜脈竇。2.大腦外側面的淺靜脈之間有豐富的吻合,變異較大,發生阻塞后(多因硬腦膜靜脈竇血栓形成所致),其臨床表現因人...[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39 腦的動脈

        圖1—391.腦的血液是由兩條頸內動脈和兩條椎動脈供給,后者向前延伸匯合成基底動脈。由基底動脈、頸內動脈及其分支相互吻合而組成動脈環。正常狀態下,兩者在后交通動脈達到平衡,但不混合。當任一條動脈受阻,血液會向前或向...[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圖1-40 腦脊液循環模式圖

        圖1—401.腦脊液是清亮、無色的液體,充滿著中樞神經系統的腦室并浸浴于腦及脊髓的外表面。腦脊液是由腦室脈絡叢產生,并經第四腦室頂部的三個開口循環到蛛網膜下隙。腦脊液持續地以0.5ml/分的速率產生,所有腦脊液的體積約為...[繼續閱讀]

    臨床解剖學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