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內科學作為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重點論述人體各個系統各種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與預防。編纂《臨床內科學》作為醫學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導醫學生在已掌握基礎醫學、臨床前期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臨床內科學作為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重點論述人體各個系統各種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與預防。編纂《臨床內科學》作為醫學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導醫學生在已掌握基礎醫學、臨床前期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繼續閱讀]
20世紀后期,由于人類文明的高度進步和科學技術的巨大發展,人類的社會環境、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與此同時,人類的疾病類型也相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19世紀發展起來的現代醫學,對人類健康及疾病的認識從純生...[繼續閱讀]
臨床內科各專業學科的發展為了適應臨床上對疾病診斷更加準確深入和治療手段迅速發展的需要,現代內科學的專業化、??苹潜厝坏内厔?對于促進臨床科研、提高臨床實踐水平大有裨益。如:近年來出現的新的急性傳染性呼吸系...[繼續閱讀]
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本書體現了各相關疾病診治的最新研究情況,而內容仍強調臨床實用性及可操作性,撰文表述概念清楚、簡明扼要,結構嚴謹。以本教材為藍本,可使醫生在較短時間內對臨床內科學的基本知識有所掌握,為下一步進...[繼續閱讀]
呼吸系統是執行機體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的總稱。呼吸系統的機能主要是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氧氣,進行新陳代謝。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肺...[繼續閱讀]
2.2.1.1 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為外鼻孔至環狀軟骨下緣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主要病原體是病毒,少數是細菌。病情較輕、病程短、可自愈,預后良好。2.2.1.2 病因和發病機制急性上感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繼續閱讀]
2.2.2.1 概述急性支氣管炎是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所致的支氣管黏膜炎癥。是常見病、多發病,往往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為肺炎的早期表現。本病多同時累及氣管、支氣管。臨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氣管分泌物增多為特...[繼續閱讀]
2.3.1.1 概述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病因多認為是大氣污染、吸煙、感染過敏因素、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多種因素所致,但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明了。2.3.1.2 臨床表現(1)癥狀咳...[繼續閱讀]
2.3.2.1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損害。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