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治療的發展是一漫長的歷史過程,涉及以下內容。1628年WillianHarvey提出了血液循環理論,為靜脈容量治療奠定了解剖學基礎。1656年SirChristopher和RobertRoyle以鳥羽毛莖管為穿刺針,將藥物注入犬的靜脈內,從此開創了靜脈輸注的先河。...[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容量治療的發展是一漫長的歷史過程,涉及以下內容。1628年WillianHarvey提出了血液循環理論,為靜脈容量治療奠定了解剖學基礎。1656年SirChristopher和RobertRoyle以鳥羽毛莖管為穿刺針,將藥物注入犬的靜脈內,從此開創了靜脈輸注的先河。...[繼續閱讀]
容量治療是將輸液劑直接輸入到病人靜脈中,它可很快到達病人身體各個部位。由于容量治療始終與病人生命保持零距離,稍有失誤,即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應慎重實施容量治療,并應具備以下條件。(1)實施容量治療的醫護人員必須熟...[繼續閱讀]
穿刺針外面套一短管,針刺入血管后,短管順勢推入靜脈,即可留置于血管內。(一)針具及其置管技術外套管針實際上由穿刺針和套管針兩部分組成。套管針用醫用塑料制成;針身的一端,在其盡頭處,稍稍內收,以與插入其內的穿刺針針尖...[繼續閱讀]
靜脈穿刺成功后,通過穿刺針芯插入導管,插至所需深度止,退針留管。(一)靜脈穿刺及導管置入穿刺針及導管,可以自配,也可用市售。自配的穿刺針,可用普通針頭,粗細以能通過導管即可。如作淺在靜脈穿刺,針身不必過長;若穿刺較深靜...[繼續閱讀]
向中心靜脈置管(也可向動脈置管),從淺在靜脈走向深入,須用導絲作為導引,進管才能較為順利。這種技術,不僅適用于麻醉及重癥監護,也應用于動脈或靜脈血管造影及其他需要。(一)導絲的構成及其應用注意點導絲是細長的實心管道...[繼續閱讀]
(一)合適的套針與導管粗細下述套針及導管型號,僅指一般目的(如輸液)的應用;作為特殊目的(如Swan-Ganz管的監測),須另作選擇。1.體重<10kg,套針用21號,導管用F3號。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20號,F4~F4.5號。2.體重10~40kg,用19~20號針,導...[繼續閱讀]
常用的靜脈穿刺部位上肢是手、前臂、手背、腕部及肘窩,下肢是大隱靜脈,頸部是頸外靜脈。(一)外周靜脈穿刺置管操作由于上肢最粗大的淺靜脈位于肘窩,因此,如病人處于休克時,這些靜脈當屬首選。但是,如有可能,還是應首先試用...[繼續閱讀]
選用頸外、頸內、鎖骨下及股靜脈作穿刺,置入導管,主要目的是通過這些靜脈和導管,測定中心靜脈壓;此外,也可用作長時間輸液、靜脈營養、給藥等的治療應用。這對重大麻醉、危重監護及急癥搶救,都具重要意義,麻醉者應予掌握。...[繼續閱讀]
(一)中心靜脈壓測定(1)換能器測壓應用換能器測壓可連續記錄靜脈壓和描記靜脈壓力波形。正常中心靜脈壓有a、c、V三個正波和X、Y兩個負波。波形與心臟活動和心電圖之間有恒定的關系。心房纖顫病人a波消失。三尖瓣狹窄、右心室...[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