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為主要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急性傳染病。除侵犯腮腺外,尚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與腮腺炎同時發生,也可發生于腮腺炎之前或之后,或者單獨出現。腮腺炎病...[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為主要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急性傳染病。除侵犯腮腺外,尚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與腮腺炎同時發生,也可發生于腮腺炎之前或之后,或者單獨出現。腮腺炎病...[繼續閱讀]
病毒性腦膜炎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因多種特異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及頸、背呈抵抗的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細胞數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量正?;蜉p度增加,糖含量正常,細菌培養陰性。通常病程...[繼續閱讀]
腸道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呈球形,直徑25~30nm,含單股核糖核酸,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23個型及B組6個型,??刹《?1個型,脊髓灰質炎病毒3個型和新型腸道病毒68型、69型、70型及71型。腸道病毒是病毒性腦膜炎中最常見的病原。由于健康...[繼續閱讀]
腮腺炎病毒最易侵犯腮腺,在局部繁殖后進入血流,如穿過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也可同時受累。5~10歲患兒易并發腦膜炎或腦膜腦炎。腮腺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腦膜炎第二種常見的病原。在無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繼續閱讀]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簡稱LCM)是由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可表現為流感樣腦膜炎或腦膜腦炎。本病毒與拉砂(Lassa)病毒、馬秋堡(Machupo)病毒同屬沙粒病毒,含單股核糖核酸,分子量5×106dalton。呈圓形...[繼續閱讀]
蟲媒病毒主要指一些能夠通過節肢動物進行生物學傳遞而使脊椎動物和人造成疾病的病毒。目前全世界分離出的蟲媒病毒有300余種,僅約100種可引起人類的疾病。蚊、蜱、白蛉、蠓是人類蟲媒病毒傳播的媒介。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者迄...[繼續閱讀]
單純皰疹病毒分Ⅰ、Ⅱ二個血清型(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條)。Ⅰ型病毒以侵犯腦實質發生腦炎為重要表現。Ⅱ型病毒主要引起腦膜炎,約占病毒性腦膜炎的1%。由于從病人的血液和腦脊液可分離出此型病毒,因而推測其系經血源性...[繼續閱讀]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腦膜炎系由EB病毒引起。(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條)。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者較多,但未引起臨床足夠的注意。臨床可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多發性神經炎、橫斷性脊髓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