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細胞學檢查主要用于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但在其他疾病情況下也具有一定意義?;颊叱霈F用周身其他系統疾病不能解釋的下列臨床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癥狀;淋巴結、肝、脾腫大,胸骨局限性壓痛;血象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骨髓細胞學檢查主要用于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但在其他疾病情況下也具有一定意義?;颊叱霈F用周身其他系統疾病不能解釋的下列臨床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癥狀;淋巴結、肝、脾腫大,胸骨局限性壓痛;血象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繼續閱讀]
血友病及敵鼠鈉鹽中毒,因穿刺后可導致局部滲血不止。...[繼續閱讀]
1.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在造血微環境、神經介質、干細胞刺激因子(SCF)、白細胞介素3(IL-3)、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11(IL-11)存在的條件下,于自我更新的同時,進一步分化為髓系干細胞(myeloidstemcell...[繼續閱讀]
血細胞在分化成熟過程中,其形態和大小的變化基本上有一個共同規律,掌握這個規律對學習細胞形態學尤為重要,一般規律如下:1.胞體隨著血細胞的發育成熟,胞體由大逐漸變小,但巨核細胞系統則由小變大,原始粒細胞至早幼粒細胞也...[繼續閱讀]
抽取骨髓0.2毫升(常用的穿刺部位為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過多則骨髓液易稀釋而影響檢查結果。涂片時所用的載玻片應干凈無油污,推片一端應光滑。推片時,推片與載玻片應呈30°~60°角,已經推好的血膜應在空氣中自然干燥。室溫低...[繼續閱讀]
1.正常粒細胞形態(1)原始粒細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18微米。核橢圓或圓形,居中或稍偏一側,染色質為均勻細致的紫紅色顆粒,僅在核膜下稍凝集。核仁2~5個,染淡藍色。胞漿量少,天藍色,無顆粒,稱Ⅰ型原始粒細胞。如核位于中央...[繼續閱讀]
1.正常幼紅細胞形態(1)原始紅細胞圓或橢圓形,直徑12~20微米。核圓或橢圓形,多位于細胞中央或偏于一側。核染色質深紫紅色呈顆粒狀,有1~5個深藍色核仁,大小不均,核膜明顯,核周有明顯的核周淡染區。胞漿量少,不透明,深藍色,邊緣...[繼續閱讀]
1.原始單核細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5~20微米。核圓形或不規則形,染色質纖細、疏松,核仁大,1~3個,淺藍色。胞漿灰藍色,量多,邊緣不規則,無顆粒。在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Auer小體。典型者為Ⅰ型,如胞漿出現極少數嗜天青顆粒...[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