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具有彎曲的鼻甲,并有鼻毛、富于血管和纖毛上皮的黏膜,為過濾、濕化和加溫吸入空氣提供了結構基礎。吸入空氣可以在鼻腔的黏膜層調節到37℃左右,并達到95%的相對濕度,以符合生理要求。鼻分泌物中尚含有溶菌酶,破壞多種細...[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鼻腔具有彎曲的鼻甲,并有鼻毛、富于血管和纖毛上皮的黏膜,為過濾、濕化和加溫吸入空氣提供了結構基礎。吸入空氣可以在鼻腔的黏膜層調節到37℃左右,并達到95%的相對濕度,以符合生理要求。鼻分泌物中尚含有溶菌酶,破壞多種細...[繼續閱讀]
氣管從喉起達隆凸,長11~13cm。仰臥呼氣時,氣管在隆突約第5胸椎上端分為左右總支氣管,左總支氣管的分支角度比右側為大。兩總支氣管間的角度為50°~100°。右總支氣管在1~2.5cm處分出右上葉支氣管,然后中間支氣管下行再分出中葉...[繼續閱讀]
黏膜為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和無纖毛、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所組成。每個柱狀上皮細胞約有200根長6~7μm的纖毛;每根纖毛又具有一對中心、9對周邊微纖毛。纖毛具有清除異物的重要功能。黏膜由一層微纖交織的基底膜與固有膜相隔...[繼續閱讀]
肺段分布完全根據支氣管分支。肺段與肺段間通常僅在外周有纖維間隔劃分,可以限制炎癥擴散。肺部炎癥或肺不張常呈葉段分布。右上葉前段和后段常形成腋亞段,為吸入性肺炎、肺膿腫的好發部位。肺泡與肺泡間有Kohn孔,肺段與段...[繼續閱讀]
肺有雙重血液供應。肺動脈沿支氣管一再分支到達肺泡成為末梢細動脈,在肺泡間隔成為毛細血管網,便于氣體交換。肺靜脈從肺毛細血管開始并不與肺小動脈并行,在肺小葉的外側向內到達肺小葉間隔,形成總肺靜脈,回到左心房。1.肺...[繼續閱讀]
肺臟有豐富的淋巴管分布。雖然肺泡和肺泡隔中無淋巴管,但淋巴管見于肺泡管、支氣管、血管、肺小葉間隔和胸膜的結締組織中,稱為肺泡旁淋巴管。所以大多數肺泡有直接的淋巴引流,對于肺泡壁顆粒的清除、感染的播散和腫瘤的...[繼續閱讀]
肺的神經主要來自迷走神經和胸2、3、4交感神經節的纖維,分布到支氣管、細支氣管的平滑肌和血管的肌纖維。迷走神經屬膽堿能神經,興奮時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內徑縮小,腺體分泌增加,血管擴張。交感神經屬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繼續閱讀]
胸膜為中胚層源的漿膜,含有單層間皮細胞,覆蓋在結締組織上。臟層胸膜覆蓋肺表面,在肺門與壁層胸膜相連;后者覆蓋在胸壁內面,肺門下兩層胸膜延伸到膈肌成為肺韌帶。胸膜腔在正常情況下,僅為潛在的空腔,含有微量體液,在呼吸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