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前庭球等結構(圖1-1)圖1-1女性外生殖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陰道(vagina):為性交器官、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陰道是一呈上寬下窄的肌性管道。上端包圍宮頸,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后部。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與直腸子...[繼續閱讀]
卵巢表面為單層立方或扁平的表面上皮,上皮下方為薄層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白膜。卵巢實質分為周圍的皮質和中央的髓質,二者無明顯界限。皮質很厚,含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黃體和白體等,這些結構之間有特殊的結締組織,主要由低...[繼續閱讀]
輸卵管分子宮部、峽部、壺腹部和漏斗部,管壁由內向外依次分為黏膜、肌層和漿膜(圖1-10)。黏膜由單層柱狀上皮和固有層構成。黏膜向管腔突出形成縱行、有分支的皺襞,故管腔很不規則。皺襞于壺腹部最發達,高而多分支,此處為受...[繼續閱讀]
子宮為厚壁的肌性器官,分底部、體部和頸部;子宮壁由外向內分為外膜、肌層和內膜。(一)子宮底部和體部1.外膜(perimetrium)為漿膜層(臟層腹膜)。2.肌層(myometrium)很厚,由成束或成片的平滑肌構成,肌束間有結締組織,可分為黏膜下層、中...[繼續閱讀]
生殖腺由其表面的體腔上皮、上皮下的間充質和遷入的原始生殖細胞共同發育構成。(圖1-15)圖1-15原始生殖細胞的發生和遷移1.未分化性腺的發生生殖腺嵴是位于胚體尾端、原始消化管背系膜與中腎嵴之間的縱行隆起,由體腔上皮及其...[繼續閱讀]
1.未分化期第6周時,胚體內先后出現左、右兩對生殖管道,即中腎管和中腎旁管(paramesonephricduct),后者又稱米勒管(Mullerianduct)。中腎旁管是由中腎嵴體腔上皮凹陷后閉合而成,其起始部以喇叭形開口于體腔,上段較長,縱行于中腎管外側;中...[繼續閱讀]
1.未分化期第3周時,來自原條的間充質細胞增殖遷移至泄殖腔膜周圍,形成頭尾走向的兩條弧形皺褶,稱泄殖腔褶。第6周時,伴隨泄殖腔和泄殖腔膜的分隔,泄殖腔褶被分隔為腹側較大的尿生殖褶和背側較小的肛褶。泄殖腔膜被分隔為腹...[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