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 列表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共有 435 個詞條內容

    三、超聲引導神經阻滯的常用手法

        (1)滑動:短軸平面沿目標神經的走行滑動探頭,有助于鑒別神經(見圖1-7)?;瑒觾A斜加壓旋轉圖1-7 超聲引導神經阻滯的常用手法(2)傾斜:目標神經的回聲亮度可隨著探頭傾斜角度的改變而改變,有助于神經的觀察(見圖1-7)。(3)加壓:加壓可...[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四、外周神經的超聲影像學表現及與其他結構的鑒別

        外周神經在二維超聲影像上橫軸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的低回聲區,以及包繞其周圍的小強回聲帶;長軸下呈平行排列但不完全連續的條索狀的低回聲區,以及分隔其間的強回聲帶(見圖1-8)。外周神經常與血管、韌帶和肌腱等難以鑒別...[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五、穿刺針的超聲影像特征

        神經阻滯針多為金屬材料,當穿刺針進針路徑與探頭平面平行時,顯影最佳,隨著穿刺角度的增加,超聲波入射到穿刺針的角度也相應增加,相應反射回的能量也會降低,顯影效果就會越差2-3。但有研究顯示,穿刺角度在10°~70°變化時,對針...[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參考文獻

        1. Marhofer P,Willschke H,Kettner S. 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trends in 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J].CurrOpin Anaesthesiol,2010,23(5):632-636.2. Kessler J,Wegener J T,Hollmann M W,et al. Teaching concepts in 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一、概述

        1970年Winnie等描述了第一例肌間溝入路臂叢阻滯技術,用于肩部、鎖骨遠端和肱骨近端的手術,取得了良好的鎮痛和麻醉效果,但是前臂尺側阻滯效果較差1。通過病例積累分析研究發現,盲探肌間溝臂叢阻滯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成功...[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二、肌間溝入路臂叢阻滯的解剖學基礎

        臂叢主要由C5~T1脊神經前支組成,部分T2和C4脊神經也參與臂叢的構成,C4脊神經常發出分支加入C5脊神經,T2脊神經發出的分支常加入T1脊神經。C5、C6脊神經在中斜角肌外側合并為上干;C7脊神經移行為中干,C8脊神經和T1脊神經在前斜角肌...[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三、超聲引導肌間溝入路臂叢阻滯技術

        患者多取側臥位,患側肢位于上部,貼體自然伸展。也可選取平臥位,頭略微偏向健側。由于進針角度的限制,側臥位更適用于平面內外側入路技術,而平臥位更適用于平面內內側入路和平面外入路技術。穿刺操作前給予適度的鎮痛和鎮靜...[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四、超聲引導肌間溝入路臂叢阻滯技術的適應證

        肌間溝臂叢阻滯主要適用于肩部、遠端鎖骨、肩鎖關節和近端肱骨等部位手術的麻醉和鎮痛。...[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五、超聲引導肌間溝入路臂叢阻滯技術的并發癥與禁忌證

        (一)并發癥(1)膈神經阻滯:一側膈神經阻滯后對呼吸影響較輕,可給予吸氧并嚴密觀察,如有嚴重呼吸困難,可給予呼吸支持。避免使用高濃度和高劑量的局麻藥,同時避免使用雙側肌間溝阻滯,以防阻滯雙側膈神經。(2)霍納綜合征:因局麻...[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參考文獻

        1. Winnie A P.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J].Anesth Analg,1970,49(3):455-466.2. Chan V W.Applying ultrasound imaging to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J].Reg Anesth Pain Med,2003,28(4):340-343.3.王曉霞,黃太滿.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的進展[J].淮海醫藥,2015 (6):627-6...[繼續閱讀]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