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膀胱結石是Smith在埃及7000年前的古墓中發現的,位置在一具男孩的骨盆部位。估計男孩的年齡為十五六歲。結石為黃色,有明顯的成層結構,核心為尿酸,外層為草酸鈣和磷酸鎂銨,其中未找到埃及血吸蟲卵。在埃及約公元前3400年...[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最早的膀胱結石是Smith在埃及7000年前的古墓中發現的,位置在一具男孩的骨盆部位。估計男孩的年齡為十五六歲。結石為黃色,有明顯的成層結構,核心為尿酸,外層為草酸鈣和磷酸鎂銨,其中未找到埃及血吸蟲卵。在埃及約公元前3400年...[繼續閱讀]
19世紀之前許多著名學者都曾為提高泌尿男生殖系統的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認識做出過貢獻。Hippocrates把醫學與宗教分開,并將醫學從哲學中分出。前面已經說過他對腎疾病、尿石、腎積膿的見解,他曾描述過尿道膿腫、膀胱炎。他很重...[繼續閱讀]
泌尿外科內腔鏡的誕生當然是以觀察體腔內部的愿望開始的。而觀察膀胱內部的愿望顯然與膀胱取石術的長期發展有關。從事實現這一愿望的第一人是法蘭克福的醫生PhillippBozzini(1779~1809)。1806年他在27歲時設計了“光的傳導器”來...[繼續閱讀]
在泌尿外科臨床工作中,酚紅腎功能試驗是一種很簡便的檢查方法,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這一化合物1884年被合成之后,未發現有何作用,被束之高閣。多年之后一位藥理學家發現這一化合物幾乎完全由腎排出,但未重視這一特點的意...[繼續閱讀]
泌尿外科是在物質科學、技術科學、基礎和臨床醫學等的進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泌尿外科在自身的提高和創新中,又從本學科分出了女性泌尿外科、小兒泌尿外科、男科學、尿動力學等亞專業。隨著泌尿外科的發展,還會有新的亞專...[繼續閱讀]
早在2000年前我國就有詳細描述泌尿及男生殖系統結核的病狀,甘肅武威出土的醫簡木牘中有“……白水侯所奏治男子七疾方、精失、精少……囊下養濕、盈之黃汁、出行小便時難溺,赤黃甘白……膝脛寒,手足熱,煩臥不安床……下常痛...[繼續閱讀]
我國現代泌尿外科奠基階段是20世紀20年代起至新中國成立以前(1920~1948)。早在19世紀,1844年廣東博濟醫院首次進行經會陰膀胱取石術,直至1917年停止經會陰手術。當時經會陰取石手術死亡率7.9%,該階段也有膀胱碎石的記錄。這段時間...[繼續閱讀]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泌尿外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開始發展。發展階段可以分為1949~1979年發展前期,1980年以后為發展期。前期的特點是泌尿外科專業中心不斷增多,以北京和上海為起點,很快發展到天津、廣東、江蘇、安徽、湖北、遼寧...[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