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范圍來看,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婦女首發的惡性腫瘤。200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超過138萬,占全部新發癌癥的10.9%,占女性新發癌癥的23%。標化發病率為39.0/10萬,標化死亡率為12.5/10萬,由于發病率較高和預后相對較好,乳腺癌已成...[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從世界范圍來看,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婦女首發的惡性腫瘤。200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超過138萬,占全部新發癌癥的10.9%,占女性新發癌癥的23%。標化發病率為39.0/10萬,標化死亡率為12.5/10萬,由于發病率較高和預后相對較好,乳腺癌已成...[繼續閱讀]
近30年來,大多數國家的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在原來的低發地區,乳腺癌發病率上升幅度較大。但隨著歐美各國對乳腺癌預防工作投入的增加,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歐美乳腺癌發病率出現下降趨勢。我國雖屬乳腺癌低發國...[繼續閱讀]
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有較大的地區差異,經濟發達國家(日本除外)的乳腺癌發病率普遍較高,年齡標化發病率最高的是西歐(89.7/10萬)。東歐、南美、南非和西亞的乳腺癌發病率雖處于中等水平,但仍是這些地區女性的最常見癌癥。乳腺癌...[繼續閱讀]
1.年齡分布在北美及北歐地區,小于20歲的乳腺癌患者極為少見,從20~80歲的年齡跨度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基本上是隨年齡上升的,直到80歲達到高峰。然而在一些國家如希臘等國,乳腺癌發病率50歲左右時達到高峰,隨后維持于該水平,有些...[繼續閱讀]
乳腺癌的發病受社會、經濟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體現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多因素作用。乳腺癌發病的地區分布特征以及移民的乳腺癌發病率或死亡率變化均說明社會經濟環境暴露是乳腺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發達國家,遺傳...[繼續閱讀]
1.月經(1)初潮年齡大部分研究顯示,初潮年齡與絕經后乳腺癌發病有關,較早初潮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進入規律月經狀態的時間也與乳腺癌發病危險性有關,月經初潮后進入規律月經用時越短,乳腺癌發病風險越高。這可...[繼續閱讀]
1.雌、孕激素激素是調節機體發育、維持組織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在疾病或某些原因引起內分泌失調的情況下,由于激素的不平衡,可使靶組織細胞異常增生、轉化和癌變。乳腺是激素應答性器官,內源性和外源性雌、孕激素...[繼續閱讀]
乳腺癌是在非典型增生基礎上發生的,其發展過程為:正常乳腺組織→增生→非典型增生(輕、中重度)→原位癌→浸潤癌。許多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史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增生性乳腺疾病。研究顯示,患有乳腺非典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