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的分類人一生有兩副牙,第一副為乳牙,第二副為恒牙,乳牙共20個(圖1-1-1),恒牙共32個(圖1-1-2)、切牙、尖牙,根據牙的形態和功能的不同分,乳牙分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恒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類;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牙的分類人一生有兩副牙,第一副為乳牙,第二副為恒牙,乳牙共20個(圖1-1-1),恒牙共32個(圖1-1-2)、切牙、尖牙,根據牙的形態和功能的不同分,乳牙分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恒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類;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繼續閱讀]
從外部觀察每個牙均可分牙冠、牙頸和牙根三部分(圖1-1-3)。(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和臨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系牙釉質覆蓋的部分,牙冠與牙根以牙頸為界。臨床牙冠為牙體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與牙根以眼緣為界。正常健康的牙齒...[繼續閱讀]
(一)牙體一般應用名詞1.應用術語中線:將顱面部平分為左右兩等份的一條假想垂直線,該直線位于面部正中矢狀面上,中線通過左右兩眼之間、鼻尖和左右兩中切牙的接觸區。中線將牙弓分成左右對稱的兩部分。牙體長軸:為經過牙冠與...[繼續閱讀]
(一)髓腔概述牙髓腔簡稱髓腔,位于牙體中部,周壁除根尖孔(有的牙尚有副孔或/和側孔)外,其余絕大部分均被堅硬的牙本質包被,髓腔內充滿牙髓。髓腔的形狀與牙體外形基本相似,但體積卻顯著縮小。1.髓腔各部名稱(圖1-1-39)圖1-1-39 髓...[繼續閱讀]
齲病是發生在牙齒硬組織上的慢性細菌性漸進性疾病,造成牙齒硬組織的顏色、形態、質地的改變,影響咀嚼功能。在齲病發病的初期,牙齒硬組織內脫礦引起牙釉質晶體結構的變化透明度改變,牙釉質呈白堊色。齲損進一步發展,牙齒硬...[繼續閱讀]
大量的研究證實,齲病是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的致齲因素包括細菌和牙菌斑、食物和蔗糖、牙齒和機體對齲病的敏感性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新研究方法、新技術和新設備用于口腔醫學基礎研究,證...[繼續閱讀]
齲齒的概念就可以作為疾病的診斷名詞,指牙齒硬組織因齲出現缺損,病變局限在牙體硬組織,沒有引起牙髓的炎癥或變性反應。臨床檢查中,如溫度診和活力測試,牙髓反應均為正常。齲的臨床表現可以概括為患者牙齒色、形、質的變化...[繼續閱讀]
按病變侵人深度的分類,與診斷是最常用的臨床分類方法。它簡單、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強有利于臨床診斷、治療操作時使用。但在確定治療方案時,還應同時考慮其他因素。1.依病變侵人牙齒的深度分類臨床上以去除齲腐后洞底所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