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苗藥頭花蓼 > 列表
    苗藥頭花蓼 共有 130 個詞條內容

    一、植物來源與藥用部位

        頭花蓼的原植物為蓼科(Polygonaceae)蓼屬(Polygonum)植物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其藥用部位為地上部分或全草,鮮用或干用;已收載于《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頭花蓼系常用著名苗藥,其苗藥名為“...[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二、性味歸經與功能主治

        頭花蓼味苦、辛,性涼。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功能。主治痢疾,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盆腔炎,前列腺炎,風濕痛,跌撲損傷,瘡瘍濕疹等。頭花蓼作為苗藥使用時,常以單方制劑治療上述病癥,也常與其他...[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三、藥用歷史

        頭花蓼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廣西中藥志》(1963年,第二冊),主要用于治療風濕痛;1977年收載于《中藥大辭典》(1977年,上冊),主要用于治療痢疾、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等;《貴州苗族醫藥研究與開發》(1999年)、《貴州省中藥材質量標...[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一、苗藥頭花蓼野生變家種與規范化種植GAP基地建設歷史

        (一)國內種植研究頭花蓼作為苗族人民的習用藥材之一,其藥用歷史悠久,長久以來均以使用野生藥材為主。隨著近十年來對頭花蓼的深入研究、開發和利用,以頭花蓼為主要原料的中成藥成方制劑,除威門藥業的熱淋清顆粒外,貴州還有...[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二、苗藥頭花蓼種植研發成果與產業化

        (一)野生變家種研究成果在頭花蓼野生變家種規范化種植研究與GAP基地建設中,取得以下主要成果與創新點:①完成了貴州省為主的頭花蓼野生資源調研,首次較深入地了解掌握頭花蓼野生資源在貴州的分布、蘊藏量及其生長的生態環境...[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一、頭花蓼植物形態

        頭花蓼為多年生草本。莖匍匐,叢生,先端斜生向上直立,基部木質化,多分枝,節上常生有不定根,節間短于葉片,疏生腺毛和柔毛或近于無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縱棱。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長1.5~3.5cm,寬1~2.5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全緣...[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二、頭花蓼種源鑒定

        頭花蓼是蓼科植物頭花蓼 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的干燥全草或地上部分。其原植物頭花蓼在《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以及《貴州植物志》等文獻均有記載。自1998年以來,通過深入以貴州為重點的苗族聚居地區,了解...[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一、生長發育特性的觀測研究方法

        (一)生長情況觀察研究方法采用固定植株跟蹤觀測法。在試驗點選15株苗,分別編號,插上過塑號牌,每5天觀測一次,分別記錄每株植物的株高、枝長、枝的直徑、芽數、葉片大小(長×寬)、植株覆蓋面積(長×寬)、花序數等內容。具體要求...[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二、生長發育特性的觀測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營養生長及其特點頭花蓼二年生植株在1月下旬即有少數側芽產生,進入2月上旬后,陸續產生幼芽并發育成枝條,到3月上旬倒春寒(霜凍)前,其單株平均芽數達18個,隨后,隨著氣溫的穩定回升,新的側芽逐漸產生,進入穩定生長階段(表2...[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三、生長發育特性

        根據上述多年來對頭花蓼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特性較為深入的觀測研究,可以證明頭花蓼具有以下主要生長發育特性:1.頭花蓼種子播種后,經過11~15天出苗。幼苗先長出2片橢圓形的子葉,綠色帶淺紫色,有毛被;再經10天左右長出真葉。...[繼續閱讀]

    苗藥頭花蓼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